2025年6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中国海洋大学校级选拔赛颁奖典礼在鱼山校区医药学院B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颁奖典礼由医药学院戚欣老师主持,医药学院副院长李春霞,党委副书记杨倩,教师王伟、赵峡、申传斌、卢玲,辅导员郭吉昱、本科教学秘书王庆娟及参赛学生参加了颁奖典礼。
李春霞副院长首先致辞,高度肯定了本届赛事的组织筹备工作及学生们的表现。她指出,今年参赛团队和人数显著增加,作品类型丰富多样,质量较往年大幅提升,充分彰显了学生日益高涨的自主创新热情,以及在实验设计和科研思维方面的显著进步。她勉励各参赛团队以校赛为起点,继续打磨完善作品,力争在后续比赛中再创佳绩。

副院长李春霞教授讲话
戚欣老师对本届赛事进行了总结,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原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是我国基础医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全国基础医学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竞赛平台,2023年3月,成功入围《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名单。我校自2022年至今已连续参加了四届。本届竞赛初赛全国共有88所学校,2541组,14509名学生参赛,超过了历年数量。中国海洋大学校级初赛规模也再创新高,参赛团队数量和参赛人数较往年翻了一翻,共有19支团队,76名本科生参赛,涵盖医药学院、生命学院、管理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
初赛于4月26日在医药学院B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团队主讲人采用PPT讲解项目情况,评委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评委根据学生汇报和答辩表现打分,根据成绩由高到低排序,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同时根据大赛各赛道限额情况推荐13支团队晋级复赛。

 初赛汇报现场
李春霞副院长、杨倩副书记、王伟、赵峡、申传斌、卢玲,戚欣、郭吉昱为获奖团队颁发荣誉证书。

颁奖现场
一等奖获奖团队发表了获奖感言。他们表示,通过本次比赛,团队在实验设计、文献检索与实验技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验室的实践中,他们不仅亲身体验了科学实验的真实过程,更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同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最后,团队成员向指导老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衷心感谢学校和学院搭建的平台,为其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获奖感言
在总结致辞中,杨倩副书记强调,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作为教育部白名单的重要赛事,对强化大学生原始创新思维与实验技能训练具有深远意义。她向竞赛组委会、指导老师及全体参赛学生致以衷心感谢,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在后续复赛中勇创佳绩。

党委副书记杨倩讲话
一等奖获奖团队  | ||
项目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基于斑马鱼模型解析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5调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刘皓然、郑嘉宝、王跃燃、薛连卿、赵俊杰  | 卢 玲 刘云章  | 
肝素通过PDGFP DGFR信号轴介导血小板-肝星状细胞间通讯促进肝脏再生的研究  | 杨楚欣、唐雨薇、翟孟妍、李沛沛  | 申传斌  | 
二等奖获奖团队  | ||
项目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赵新婕、杨振刚、颜亚萍、隋如意  | 李春霞  | |
肌联素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及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吴宇婷、邢心怡、肖怡菲  | 戚 欣 李 静  | 
小分子化合物LL-1557靶向抑制PGK1抗肝癌生长与转移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于 禾、范中豪、王书敏、童可心  | 李 静 戚 欣  | 
表达SCARB2蛋白的工程化囊泡的构建及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侵染的抑制作用探究  | 徐艺文、杨静仪、王知如、杨雨欣、刘可欣  | 王伟  | 
三等奖获奖团队  | ||
项目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用于海水环境中创伤感染救治的新型仿贻贝凝胶喷雾的研究  | 刘文丽、刘晨茜、冯梓衡  | 韩璐  | 
生物信息学辅助筛选靶向RNA聚合酶RdRp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及作用机制研究  | 张辛、卢雨轩、吴曦、卫来  | 王伟  | 
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自组装中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  | 刘庆瑞、陈妍如、王兴燃  | 赵峡  | 
靶向降解SARS-CoV-2 RNA的嵌合寡核苷酸抗病毒药物的构建  | 周玉泉、王佳欣、徐涌泉、张轩玮、易楚鹏  | 邱雪  | 
阿胶补肺汤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潮家佳、常喜、陈晶晶、崔芯莹、刘键  | 郝杰杰 李海花  | 
新型低抗凝肝素及其衍生物靶向VEGF/FGF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构效关系与机制研究  | 苟丽容、郎杰、王宇婧  | 李国云 于广利  | 
优秀奖获奖团队  | ||
项目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基于巨噬细胞载药递送系统的构建 与抗乳腺癌研究  | 施陈帅、徐翔、徐金龙、王婉仪  | 赵峡  | 
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多肽类化合verlamelin A的结构优化研究  | 范琪琪、唐筠清、王文涛、黎平平、杨文霄  | 李德海  | 
慢性心理压力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益生菌干预的调节作用研究  | 李启盟、吕杭营、童昊、马广睿、马学康  | 尚庆森  | 
IL-11信号介导的KRAS G12C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对靶向药物索托拉西布耐药的机制研究  | 刘诚玉、王卓宸、曹辰轩、李佳峻  | 李静  | 
真菌来源吲哚类生物碱的过表达研究  | 王嘉鹏、梁婧滢、远秉琛、董钰宸  | 王乂  | 
基于FL118的多肽偶联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测定  | 时坤云、于萌、杜俊燚  | 江涛  | 
中药复方功效成分筛选与智能纳米递送研究  | 王占固、王霖、田晓铭  | 徐锡明  | 
撰稿:戚欣
图:张洋、陈思彤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