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赖仞研究员应邀访问我校,为医药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动物毒素与环境适应和人类疾病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医药学院副院长李德海教授主持,学院相关领域团队负责人、青年科研骨干及研究生等40余人参会,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图1 赖仞研究员作报告分享
报告会上,赖仞研究员以“是药三分毒,是毒三分药”为核心观点,系统阐释了动物毒素在生态适应、物种互作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巨大潜力。他从全球有毒动物及生物毒素药物研究进展切入,指出动物毒素因其高活性和靶向专一性,已成为探索离子通道、受体功能、疾病机制及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
赖仞研究员团队聚焦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等不同类群的生物毒素,揭示了蝙蝠唾液腺毒素、蛙类皮肤防御性多肽、蜈蚣毒素、蝎子毒素等在物种生存适应中的核心功能。例如,蝙蝠毒素帮助其高效捕食,两栖动物皮肤毒素则形成抵御天敌的化学屏障。团队进一步以毒素为分子探针,解析了动物感知温度、氧气、重力及痛觉的分子机制,并创新性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疾病的病理新机理,为肿瘤、血栓和抑郁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药物候选分子。赖仞研究员强调,生物毒素的深入研究不仅为理解生命科学基础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更在药物研发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其团队基于毒素特性开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新药已进入关键阶段,彰显了“毒物作为生命另一种机会”的辩证理念。他特别提到,生态学知识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石,跨学科融合将加速从自然奥秘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图2 赖仞研究员精彩讲解
在问答环节,学院师生就新型多肽及蛋白质活性分子筛选、毒素药物临床转化挑战等问题与赖仞研究员展开深入探讨。学院师生纷纷表示,报告内容兼具前沿性与启发性,为自身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图3 赖仞研究员与师生交流
本次报告会不仅展示了医药学院与顶尖科研团队的学术互动成果,更深化了师生对生物资源创新利用的认知。赖仞研究员鼓励学生奋发图强,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积极探索海洋这个人类最大的资源宝库。学术报告为药学学科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并进一步推动了跨领域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