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张俐娜院士访问实验室

发布者:蒋昊发布时间:2013-09-01浏览次数:150

2013831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俐娜教授一行前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基于低温溶解的甲壳素新材料构建”报告中,张院士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生动的给大家了阐述了用水体系(氢氧化钠、尿素和水)通过低温溶解生物大分子甲壳素的研究历程及其原理,然后通过物理方法直接再生构建出一系列功能性生物质材料,例如甲壳素膜、丝、智能甲壳素水凝胶和纳米复合凝胶以及这些甲壳素新材料在生物医用、水处理和农业领域应用前景等。

医药学院常务副院长于广利教授主持报告会,医药学院、生命学院以及材料学院的部分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与张院士探讨学术问题,气氛热烈。报告会后张俐娜院士与医药学院、生命学院的部分教师座谈,商讨下一步的课题合作与交流。

  

张俐娜院士(左上)、管华诗院士等教授听取讲座(右上)

讲座现场(左下)、座谈会现场(右下)

张俐娜院士简介:

张俐娜院士

张俐娜于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曾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JSPS)赴大阪大学研究近二年。于1993年晋升为武汉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担任国内、外学术刊物《Cellulose》、《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学报》等编委。她的研究特色是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高分子-纤维素、淀粉、甲壳素和大豆蛋白质及真菌中多糖及其改性产物的结构、分子尺寸、链构象、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她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低温溶解法,提出低温下大分子与溶剂自组装形成新的氢键配体导致溶解的新机理。发现NaOH/尿素水溶液冷后,可溶解纤维素、甲壳素,和聚苯胺,并已初步实现低温溶解纤维素和纺丝的工业化试验。基础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60余篇,其中430篇发表在国际SCI源刊,被它人引用6000余次;主编专著5部;获准专利70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美国化学会2011年度Anselme Payen。近十年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总经费约2000万元。她已培养54名博士(含一名外国留学博士),一名外博士后(印度)和24名硕士。她30多次被国外邀请出国讲学,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及担任分会主席。她获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等国家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