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苑青年说 | "'两弹一星',扬眉吐气"——马昕筠

本站讯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是新中国在尖端国防和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核垄断、核威胁,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在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指战员、干部和职工的默默奉献。当国家需要他们,他们没有犹豫,马不停蹄地奔赴研发一线,这其中包括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这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他们冲破重重阻碍,为实现中华民族自强独立的共同目标而汇聚到一起。他们在国家使命面前没有抱怨,更没有要求国家给予他们任何好处,仅凭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为国家发展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了国家战略安全,他们将科研创造性发挥到极致,用敢闯敢试的精神突破“两弹一星”等许多关键的“卡脖子”的技术,打破了当时我国技术落后、经济困难、技术封锁、白手起家的困境,创造了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导弹发射成功、原子弹和氢弹试爆成功的辉煌历史。

“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研制“两弹一星”的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排除万难、勇攀高峰。郭永怀,横跨两弹一星三个领域工作,在飞机失事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热核导弹的绝密数据,他说:“我回国就是给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技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钱学森,历经万难终于归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研发属于中国的“两弹一星”,他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党,是国家。”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隐瞒直肠癌病情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他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两弹一星”的传奇,蕴含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们的责任感和创造力,记录了一代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伟大精神,演绎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过程。今天,在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两弹一星”所蕴含的爱国奉献、勇于挑战等精神,依然值得借鉴与学习。

作为一名医药行业的大三学生,即将步入医药领域,进行科研工作,我深知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取得科研成就的艰辛。在科研材料紧缺,科研技术落后的时代,他们并没有像我一样面对实验难题而抱怨,面对技术难题而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在党的带领下终取得辉煌成就。作为医药学子,我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精神,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姓名:马昕筠

党支部:医药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曾获荣誉:

2021年10月,获校级二等奖学金

2021年11月,获校级优秀学生

2021年12月,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2年4月,获校级优秀团员

2022年5月,获奋进新征程,阅读再出发——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一等奖

2022年6月,获医药学院学生会优秀部门负责人

2022年6月,获第八届大学生药学知识及实验技能竞赛三等奖

2022年6月,获第二届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二等奖

图文来源:马昕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