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李洪林教授应邀访问医药学院

作者:蔡超时间:2025-09-05

  830日,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创院院长、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主任、原临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延续资助)、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洪林教授应邀访问我校,在鱼山校区药物B楼学术报告厅,为医药学院师生带来题为《AI 助力新药发现》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医药学院于日磊教授主持,学院相关领域教师、科研骨干及研究生等参会,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学术探讨氛围浓厚。

1:李洪林教授作 “AI 助力新药发现” 学术报告

  报告中,李洪林教授围绕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核心应用展开深度分享,系统解读了AI如何为传统药物发现流程注入创新活力。作为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人工智能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教授长期深耕药物靶标识别和药物发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此次报告紧密结合其团队多年科研实践,从AI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构建、化合物三维结构精确预测、分子生成算法优化、靶点预测模型开发、先导分子优化策略和实验自动化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模块,逐一剖析了AI在新药研发全链条中的技术优势与实践路径。在技术原理讲解基础上,李洪林教授通过多个典型研究案例,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中药来源分子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他详细介绍了“近药空间”概念,以及团队如何借助自主研发的AI算法,实现中药活性分子的快速靶点发现,解决传统中药研究中“作用机制不明确”的核心难题;同时,通过AI驱动的分子结构优化技术,对中药来源分子进行精准改造,最终成功获得具有良好成药性的候选药物。据悉,李教授团队目前已有多个候选药物顺利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为 AI 赋能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

 在互动问答环节,参会师生围绕“AI 数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中药分子结构优化的AI算法适配性”,“靶点预测模型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局限”等关键问题,与李洪林教授展开深入探讨。李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了细致解答,同时分享了AI新药研发领域的前沿趋势与潜在挑战,为在场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整场报告会持续1个半小时,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得到了参会师生的高度认可。

 此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我校与人工智能新药研发领域顶尖学者的交流桥梁,更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对推动我校药学学科在跨学科融合(尤其是AI与传统药学、中药研究的结合)方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李洪林教授也对海洋药物与AI的融合讲解了自己的看法与思路,并表示期待与我校在海洋药物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希望参与到蓝色药库的构建中,共同推动海洋创新药物的发展。报告也为我校后续在创新药物研发、科研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将进一步助力我校在医药领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学术资源的拓展。

 2:李洪林教授与部分参会教师合影


李洪林教授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延续),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药物靶标识别和药物发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研究团队在Nat Mach IintellSTTTPNASIEEE TPAMI Adv Sci.Nat Commun.Nucl. Acids Res.J.Med.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发表SCI论文200余篇,SCI论文他引8000余次,已申请发明专利135(获授权专利60余项)PCT专利32项,软件版权15项,组织并主编了我国首本《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专著、应邀撰写“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高等药物化学》及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本科生教材《Chemical Genomics》的部分章节。转让临床前药物6(51类新药,12类新药)3个进入临床研究。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供稿:于日磊课题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