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药科大学孙宏斌教授来我院交流并做报告

作者:蔡超时间:2020-12-06


2020年12月3日,中国药科大学孙宏斌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报告,这也是分子合成中心系列高峰讲坛第二讲。孙宏斌教授报告会在医药学院B楼学术厅举行,由徐涛教授主持。

  

中国药科大学孙宏斌教授在作学术报告

孙教授的报告围绕疾病的种类展开,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围绕去泛素化抑制剂和小分子抗肿瘤免疫抑制剂的最新研发进展。泛素化是指泛素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及膜转运等细胞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去泛素化酶能够特异性地切断在泛素C末端和靶蛋白间形成的异肽键,使泛素脱离靶蛋白,同时使得靶蛋白被免于降解、重新定位或者活化等。USP7是去泛素化酶的一员,研究发现USP7的底物非常广泛,且大多数为与肿瘤抑制、DNA修复或免疫应答等相关蛋白,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愈后差相关。因此USP7去泛素化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在此次讲座中,孙教授介绍其团队基于USP7发现了一系列显著提高代谢稳定性的新型哌啶醇类催化域抑制剂,以及首个C端抑制剂,具有巨大的药物开发潜力。此外,孙教授团队还基于PD-L1设计合成了160多个苯并噁二唑新型小分子抑制剂,且优选化合物正在进行系统临床前研究。孙教授团队致力于代谢性疾病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有4个新药项目实现成果转化,且已经建立了百多种动物模型,对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会结束后,于广利教授、江涛教授等医药学院师生围绕免疫抗肿瘤药物等药物研发热点领域,与孙宏斌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

  

部分参加孙宏斌教授报告会人员合影

报告人简介:孙宏斌,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有机化学),1995年获中国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药物化学),1995-1998年先后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代谢性疾病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物科学研究院新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1年)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3年),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6年)。孙宏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新药发现研究。主持的4个新药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其中,抗血栓新药维卡格雷已顺利完成二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规划。

  


关闭